浅谈种植心得
根据种了几年地的摸索和琢磨对比,发现植物的喜好是新茬土地土壤,但它们是有局面性的,地方区域有地方区域的优势性,远了也许就脱离了它的趣味性。倒茬轮作是科学环保的,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土壤营养缺失,这也符合自然规律的循环运作,返乡种植的香蜜薯和2019年种的西瓜都能说明这种情况的属实。
同类不同味,产品内涵也如同思想的纯朴,而现实中人们吹捧的好却越不过自然的简单,保持原本、原汁、原味才是产品的灵魂。2020年有种了小麦和隔壁邻居的小麦长势都有差异,我好多地块的小麦都是籽粒饱满、看起来喜人。小麦晾晒完好多工人都把我家小麦买走,留种的留种、吃的吃,人心里都有好的渴望和喜爱。
奇怪的是我种了好多地块,东地、南地、西地都长的好,邻居的好多生病的庄稼都说什么锈病什么的?这个村里人和工人看的清楚,当然我看的也清楚明白,我就新奇的把小麦拍照视频加以对比琢磨,那一年还发了好多朋友圈。香蜜薯的重茬和换茬也不停的对比探索,卖化肥的农资的都说用什么补什么营养不良等等化学喷灌什么,但我觉得调配土地、调配土壤是更科学、更环保的。摸索它的规律性,追求它的环保性,没有化学成分的好庄稼才是我要摸索探索的,我没事老在琢磨风力、太阳、水力,取不尽用不穷,环保无污染这是自然界的科学合理。
土地土壤植物有生循环也应该有出路有来头,这几年细品味自己的产品,和在土地里的发现,大多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。就说今年2021年的大雨,农历7月15到9月初5这么罕见的连雨天,红薯最怕水淹,按常理来说沙土地占优势,粘土的肯定完蛋,但出乎意料的是,沙土地的早早腐烂完了。琢磨情况,沙土地的地性就如海绵过水快,水直接就侵湿了薯块,加快了腐烂程度,谁知粘土壤起到了一种隔离的作用,水不容易进去,反而延长了红薯的寿命,这就是自然界的逻辑。很意外。水大水小时间长短都有好多变化,细品植物品质来源是土壤气候人为的好,都是一呼一吸的道理,求好的来自于纯心有心。
好的产业链需要好多地方的步骤,土壤肥沃疏松,有机肥的选粪发酵的底肥也有好多种,牛羊猪鸡的发酵肥性质都不一样,种红薯喜欢羊粪发酵的,鸡鸭有机肥就不适合。杀虫也很讲究方法,环保的就是钓鱼式杀虫,把谷子炒香拌好好的农药,选择好时间段,灭害虫没有农残留,这也是科学合理。